永州工贸学校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规划
日期:2017-05-03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444

永州工贸学校文件

 

永工校发〔20156

 

 


关于印发《永州工贸学校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规划(2015-2018)》的通知

 

各科室、教研室、年级部: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1418号)、《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湘发〔201450号)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湘发〔201022号)等文件精神,为推进学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了《永州工贸学校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永州工贸学校

2015516


 

永州工贸学校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规划

20152018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1418号)、《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湘发〔201450号)、《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湘发〔201022号)等文件精神,为推进学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永州工贸学校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职业岗位明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以信息技术类和加工制造类两个特色专业群为支撑,以教师队伍、治理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打造特色和品牌为目标,促进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大批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以适应道县及周边市县产业调整升级、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为蓝宁道加工贸易走廊、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带动永州市乃至全省职业院校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在全省乃至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发挥引领、骨干和示范作用。

二、基本原则

1.深度融合。对接道县及周边市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调整优化区域专业布局,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2.差异发展。根据道县、永州乃至湖南省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重点建设与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对接的信息技术类和加工制造类特色专业群,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发展格局。

3.资源整合。整合现有专业建设资源,推动相关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专业体系建设的整体效益。

三、规划目标

对接道县工业城及周边市县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通过资源整合、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式,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以电子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两翼,构建信息技术类专业群。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以模具制造技术和汽车制造与检修为两翼,构建加工制造类专业群。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为核心,以工艺美术和建筑装饰为两翼构建文化艺术类专业群。依托地方特色资源道州灰鹅建设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通过三年建设,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改革创新体制、教师队伍建设、治理能力建设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做出典范,成为“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和教学团队水平一流、综合实力领先、专业群特色鲜明、就业优势突出”的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以此带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职业学校其它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提质,通过推动专业链深度融入产业链,形成与产业结构相吻合,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使之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

四、建设要求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实现以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为主体专业,与专业建设条件相适应,服务行业发展的专业布局。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核心,构建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和文化艺术类三个重点建设专业群。依托地方特色资源道州灰鹅建设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加强示信息技术类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和加工制造类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群,以此带动学校其它专业群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重点建设专业群建设要求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托校办工厂和道县工业城“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和“蓝宁道加工贸易走廊”,进一步优化“专业+公司(车间)+课堂”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融过程考核、技能考核、素养考核于一体和教师、企业、社会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毕业生合格率达100%,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达98%以上,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获市一等奖以上达39人次,职业资格获证率达99%以上,订单式培养比例达92%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达94%以上,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8%以上。重点建设专业群专业数达到全校开设专业数的50%以上,在校学生数达到办学规模的70%以上。

2.课程体系改革

对接道县工业城信息技术类相关企业的职业岗位,按照以“分层递进设计教学,梯度推进组织教学,由简到繁编排教学”为整体思路,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形式,系统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信息技术类专业群构建基于“双模块”的“岗位能力递进”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加工制造类专业群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交替双循环”、“项目导向”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建成18门体现本专业特色的优质核心课程、14门网络慕课。每个专业群各建成3门群内相关专业充分共享的专业优质核心课程。

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整合22个实训室实训资源,以模块化任务为驱动,添置和完善各专业实训室,新建7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以及新添6个国赛项目竞赛设备、新增6个校外实训基地。参照企业生产的设备布局,改造好PCB制板实训室、电视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电动机维修实训室、家电维修实训室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机加工实训室、数控车等实训室,对外承接组装、维修和加工业务。实习实训工位达2300个,生产性实习实训工位达340.校外实训基地达73个,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可参加23个国赛项目竞赛。

充分利用校办企业深永发电子有限公司、永达电子厂、机加工中心和教师领办企业锐捷电脑科技有限公司、科贸电脑有限公司、道县长安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新时达汽车服务公司等公司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和文化,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监控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工协作和有序轮岗,满足本专业群学生校内工学结合的需求。通过建设,能充分满足专业群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习实训、技能鉴定、产品研发、社会培训、顶岗实习以及国家、省、市学生技能大赛需求,并面向区域内相关企业员工、其它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4.教学团队建设

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整体推进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加工制造类专业群及其它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通过三年建设,建立“互兼、互派、互聘、互培”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把专业教师培养成“能做教师”、“能做师傅”、“能做研究”、“能做服务”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信息技术类专业群专业课教师人数达85人,加工制造类专业群专业课教师人数达44人,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5名技能大师、4名核心专业群带头人、9名群内专业带头人、6名校企双带头人、28名骨干教师,聘请27名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2%以上,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全部具备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

5.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

构建决策层、组织协调层和专业实施层的三层次组织机构,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和互利共惠的立体化校企合作机制。形成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信息化的“容企业规章、重过程管理、看个性发展”的专业群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校企之间、群群之间的对话与沟通,为统筹专业群建设协调发展搭好平台。加大核心专业及特色专业群建设投入力度,大幅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构建起专业群统筹发展机制。服务道县工业城及周边市县产业能力明显增强,深度参与区域行业企业的研发和技改项目,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各种职业培训,每年培训12000人次以上。建设期内,每个专业群深度合作企业达9家,共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新技术研究、推广、服务中心和教育教学指导中心,主持市级及以上科技课题或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开发6项,推广新技术应用项目6项。

五、调整规划

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到2018年,我校将形成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以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专业和计算机网络专业为支撑的信息技术类专业群。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以模具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支撑的加工制造类专业群。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为核心,以工艺美术和美术设计与制作为支撑构建文化艺术类专业群。依托地方特色资源道州灰鹅建设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依托道县农业大县构建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形成了产教深度融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特色专业群,带动学校其它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提质。通过推动专业链深度融入产业链,形成了与产业结构相吻合,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实现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


永州工贸学校撤销专业情况表

专业名称

开办时间

在校学生

撤销时间

备注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

1998

0

2015

 

运动训练

1995

0

2015

 

园林技术

1998

46

2016

非全日制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1998

0

2015

 

淡水养殖

1996

0

2015

 

现代农艺技术

1996

0

2015

 

植物保护

1996

0

2015

 

音乐

1995

0

2015

 

畜牧兽医

1996

0

2015

 

建筑装饰

1989

0

2015

 

旅游服务与管理

1999

96

2017

 

汽车运用与维修

1993

311

2017

 

会计电算化

1992

513

2018

 

建筑与工程材料

1987

194

2018

 

文秘

1997

282

2018

 

社会文化艺术

1998

102

2018

 

  永州工贸学校专业群构建情况表

专业群

核心专业

包含专业

现有专业

新增专业

在校学生

备注

名称

开办时间

名称

新增时间

重点建设专业群1

信息技术类专业群

电子技术

应用

电子与信息技术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技术应用

1992

 

 

772

 

电子与信息技术

2015

 

 

172

 

计算机应用

1993

 

 

1000

 

计算机网络技术

2015

 

 

236

 

加工制造类专业群

数控技术

应用

模具制造技术

机电技术应用

汽车制造与检修

数控技术应用

1999

 

 

429

 

模具制造技术

1999

 

 

79

 

机电技术应用

1992

 

 

166

 

汽车制造与检修

2015

 

 

228

 

其它

专业群

文化艺术类专业群

服装设计

与工艺

工艺美术

    美术设计与制作

服装设计与工艺

1995

 

 

351

 

工艺美术

1985

 

 

148

 

 

 

美术设计与制作

2016

 

 

特色专业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

1983

 

 

240

全日制197

非全日制43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

1986

 

 

62

 


 

六预期效益

1.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更加紧密

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面向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总体要求,遵循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培养大批适应行业企业技能岗位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

依托校办企业、教师领办企业和合作企业,创新并实践“专业+公司+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构建基于“双模块”化的“岗位能力递进”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将行业企业的最新案例和成果融入课程内容。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学生双证书获证率达到99%以上,订单式培养比例达93%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企业满意度达98%以上,初次就业起薪点达2600元以上。

3.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形成群内共享、资源整合、对应岗位和共建共享、相对稳定、与实践教学体系配套的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技术含量高,达到合作企业现场生产先进设备的水平。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总课时60%。实训室项目开出率达100%。能充分满足本专业群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习实训、技能鉴定、产品研发、社会培训、顶岗实习以及国家、省、市学生技能大赛需求,并面向区域内相关企业员工、其它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4.教学团队综合水平得到明显增强

通过创新“互兼、互派、互聘、互培”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把专业教师培养成“能做教师”、“能做师傅”、“能做研究”、“能做服务”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5.办学效益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各种职业培训、新技术应用创新和推广咨询,专业群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专业群的品牌形象逐步形成,到2017年,依托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和加工制造类特色专业群,建成永州市相关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新技术研究、推广、服务中心,教育教学指导中心,成为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领跑者,在全省乃至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七、保障措施

(一)机构设立

为确保示范性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市、县、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等机构,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各工作小组组长承担责任。

1.项目建设管理领导小组

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组成。

  问:李四清(道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长:尹存成

  员:胡林祥、李世能、杨力新、黄登斌、唐 

主要职责:

1)统筹管理、组织、协调、指导项目建设工作。

2)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确保建设进度、建设投资及建设效益。

3)统筹安排建设资金,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及项目建设财务制度,科学合理的使用建设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4)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的有关规定,每年按时将上年度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及建设效益等情况形成报告,上报省、市主管部门。

2.项目建设办公室

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任:周胜彩

副主任:唐恒保、唐 

  员:柏先红、容从武、陈德波、万  鑫、何克苏

主要职责:

1)负责“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项目的日常事务和管理。

2)具体负责完善项目建设的方案和监控体系,制定建设项目任务书,下达建设任务,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督促、管理工作。

3.项目建设工作小组

  长:周胜彩

副组长:邓  林 刘  杰 蒋勇清

  员: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全体教师

主要职责:

1)负责与学校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制定所承担项目的执行计划、资金预算,并组织建设,配合做好检查、评估、验收工作,严格保证建设进度和预期的效益目标。

2)负责对所负责项目的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审查、指导,并对建设过程实行协调、督导、管理,确保本部门一级建设项目的具体落实及保质按期实现预期目标。

3)负责对所负责项目建设内容的调整、资金使用计划变更、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初审,并向学校提出申请。

4)负责编制月、季度报告,阶段性建设总结、资金预决算以及投资完成情况,每月将有关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资料报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办公室。

5)负责编制项目完成报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专家组的评估、验收。

4.项目财务管理小组

负责人:唐 

副组长:黄海成

  员:江  芬、熊濂波

主要职责:制订并落实项目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制度;编制示范性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资金预算与实施方案;积极协调并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监控资金流向并定期通报资金使用情况。

5.项目建设监控小组

由教育、财政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

  长: 陈林静   县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 朱云雁  县财政局局长

  员: 李保祥、周序红、彭 

主要职责:

全程监测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对工作不力或出现失误的项目组及其负责人提出督办或查处建议。

(二)保障机制

1.健全机构、加强学习

建立健全全员参与,人人行动的内部配套政策、机制、制度和组织支撑,确保措施落实,建立学习、培训、合作交流机制,为示范校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2.专家进校、加强指导

建立专家指导常态机制,成立由校内外专家共同组成的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引进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指导项目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按照建设项目分设若干专项指导小组,分别指导及考核各个项目的建设工作。

3.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实现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转变

按照建设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的要求,制定《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项目责任人制度》、《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制度》等一整套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做到责任清楚,权利明确,使建设有目的、有规划、可监控,建设成果具有创新性、示范性。

4.制定考核奖惩措施

为鼓励和调动教师参与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对建设成绩显著,效益突出的项目,学校将安排一定资金给予奖励,并通过工作的持续改进,提高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

(三)过程管理

为确保我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对项目建设实施过程管理。

1.总体设计

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下,总体设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任务书,并聘请行业、企业和教育界专家进行指导,对方案和任务书的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可检测性进行充分论证,确保科学高效地完成项目建设。

2.项目实施

1)依据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在专家指导下,分解任务,明确各项目责任人。

2)加强项目管理队伍的培训,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学习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相关文件、制度,进行项目管理、专业知识、财务知识、建设任务等方面的培训学习,使项目负责人熟悉掌握建设的程序和内容,并严格遵循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设计要求,分阶段实施项目建设。

3)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项目负责人在自查的基础上汇报建设情况,接受有关部门的监察、审计。根据项目监测的信息进行改进,实施下阶段的建设过程。

3.项目监测

项目建设监测小组,依据项目建设任务书的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对项目建设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实施监控,定期公布项目建设的有关信息,接受各级主管部门的过程跟踪、中期检查。

4.项目验收

组建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监督、验收专家组,对项目建设的阶段建设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验收,并做好接受上级部门对项目建设的年度检查、考核、验收的准备工作。对项目完成情况好的,给予奖励或增加支持力度;对执行情况不好,使用率不高的项目,追究项目责任人及相关领导的责任。

5.项目评价

学校对项目建设效益进行自我评价,并做好接受上级部门对学校整体项目建设效益评价的准备工作。

(四)经费保障

1、经费来源

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省级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和其他投入四个方面。地方财政投入主要指县财政按照1:1的比例划拨项目配套经费,其他投入主要指学校投入,学校从校办工厂、事业收入和勤工俭学收入中列支建设资金。

2、经费使用与管理

建设项目的省级专项经费将严格管理,按规定使用,学校制定《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强化资金的使用管理。建设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户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预算,合理有效使用各项建设经费,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资金投向及年度资金调度安排、固定资产购置进行政府招标采购并实行全程监控管理,确保如期完成建设目标,并按要求将建设经费支出情况按预算项目编报财务决算。

                                      

 

核发: 点击数:444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