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引企入校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日期:2017-05-03 12:22:51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201

 

 

 

引企入校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湖南省永州工贸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案例

 

 

 

 

 

 

 

 

 

 

 

 

 

 

 

 

湖南省永州工贸学校

〇一六年十一月

 

 

引企入校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湖南省永州工贸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案例

 

【摘要】  中职学校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以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通过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加速培养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其它同类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供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实施背景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生产化,是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的进一步深化与应用,是学生校外顶岗实习以及将来就业的重要基础,是职业学校深化改革,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校企深度融合和产教一体化的必然选择。其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能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训完整的工作过程,生产出产品甚至商品,有效实现“教学做”合一。而目前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的生产性实习实训条件还比较薄弱,很难满足技能型教学和生产性实习实训的需求。因此职业学校要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就必须联合行业企业,创办“校中厂”,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探索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二、主要目标

(一)校企共创校办企业,建成“产、教、学、研、培”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就业和创业意识。

(二)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兴产业,打造农业支柱产业和学校的品牌,为学生自主创业和农民致富铺平道路。

(三)创新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开创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共赢的新局面。

三、工作过程

(一)政府引导、校企共创校办企业

利用道县县委、县政府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工作中制定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近年来校企联合创办了道县玉法鹅业发展有限公司、道县深永发电子有限公司等校办企业。学校与合作企业签订联合办厂协议时,明确规定:学校为合作企业提供来料加工、产品试制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内容。学校派遣专业教师参与工厂的生产与管理,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工厂必须无条件地提供给相应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实习实训。学校根据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校办产业实习实训,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与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亲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都有极大的帮助。

(二)学子反哺,推行校企股份制联办企业

201011月,学校与毕业生裴德华在道县工业城联合开办了深永发电子有限公司,学校占35%的股份。深永发电子有限公司的成立,不仅解决了学校办学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方便了学生实训和就业,还为在校学生今后的创业树立了好榜样。同时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下企业锻炼的机会,教师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跟踪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前沿,接受行业的新观念,增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企业为学校提供一线技术专家,实现了校企“互兼、互派、互聘、互培”的教师培养动态运行机制

(三)学校主导,鼓励支持教师领办产业

近年来,学校通过鼓励支持蒋德成、涂黑弟等16位专业教师领办企业,先后创办了渔场、猪场、食用菌种植示范场、道州灰鹅繁育场、家电及通讯设备维修中心、汽车驾驶员培训中心、汽车销售维修中心等校办企业。这些专业课教师领办的企业,不仅为学校节约了在实训设施设备上的投资,还要上缴利润给学校。更是方便了学生实习实训,还有利于专业课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专业教师的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四)上“挂”横“联”,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兴产业

学校充分利用道县特色资源,在办好原有猪场、渔场等企业的同时,20122月在永州市畜牧水产局、道县畜牧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开办了道县玉华鹅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年来共有12个灰鹅系列熟食产品上市,培育了20个灰鹅繁育基地,扶持了2000户肉鹅养殖大户,年出栏道州灰鹅100万羽,为养殖户增收6000万元以上,通过精、深加工实现了销售收入超亿元。努力打造成为道县的农业支柱产业和学校的品牌,同时也方便了我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实训、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五)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1、目标管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的精髓

在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管理中,按照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成立校企联合办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实习部,协调基地与学校的生产与实习实训,聘请专业教师担任企业专业实习部各班组组长及管理人员,轮流聘请学生担任各班组副组长,明确职责分工。由专业负责人和企业专业实习部担任基地的决策者和管理者。

 2、互惠互利——校企合作的驱动力

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的驱动力和基础,是校企合作的前提。通过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一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实习实训的便利条件等社会物质资源,得到行业或企业资金、设备、场地等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二是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三是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了,获得了优质的人才和智力资源。

3、规范管理——校企长期合作的保障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的责、权、利,以协议书等法律的方式予以明确。双方信守诺言,共同遵守契约或协议书的各项条款。

4、体制创新——变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实训

通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利用师资、设备优势和学校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特点,为企业承担了一定的生产任务。一方面学校及师生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减轻了学校办学成本,促使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运转步入良性循环。

5、“双师型”教师——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关键。学校与企业采取“互兼、互派、互聘、互培”的动态管理运行机制。一方面学校的专业教师可担任基地的管理人员,企业的技术人员可在学校兼课,同时还作为学校实习实训以及生产性实习实训的指导老师和现场专家。另一方面专业教师担任基地管理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实践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工资待遇也相应的得到了改善。同时,将企业的最新案例和成果及时引入学校,引入课堂,学生一参加工作就成了技术骨干和岗位能手,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和社会等多赢的可喜局面。

四、条件保障

1、政策保障

道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我校校企合作工作,凡学校办的产业均享受县工业园企业的税收、规费、用工、用地等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投资兴办工业的优惠政策还规定:永州工贸学校中职学历学生毕业后自愿在县内企业工作3年以上的,入厂签订协议后,县政府补助该生每月生活费200元,一年以后再补助5000元的安家费。这无疑为学校选择优秀企业办厂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组织保障

成立校企联合办学指导委员会和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组织领导及协调工作,负责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和执行。

3、工作措施

1)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相互协调。在生产性实习实训期间,学校和企业以及其它利益相关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校企双方合作期间的责、权、利。

2)实施双重目标和标准化管理。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的实际和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完善企业工作流程和实训教学模式,共同制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运行流程。

3)健全生产性实习实训管理运行制度。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如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大型展会以及企业用人急需等,可以灵活地安排一部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承担工作任务。

五、建设主要成效

1、建成了“产、教、学、研、培”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1)来料加工型。学校利用基地的设备,主动承接企业及社会上的产品的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实现了“教学做”合一。

2)技术推广型。学校利用自身科研和技术优势,积极组织师生面向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创新,同时把学校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进行技术推广。近年来,基地教师团队和企业技术骨干完成了1个国家级科研课题、3个省级科研课题、4个市级科研课题,8项技术成果,其中“酱卤鹅肉”在2013年第五届中国湖南畜牧渔业暨饲料工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便携式PCB线路曝光机”、“风雨自动关窗器”和煤气自动开窗及排气控制装置分别获得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业规划大赛“二等奖”,“防酒驾自动报警及控制装置”获得2015年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业规划大赛“三等奖”,改进后的煤气自动开窗及排气控制装置2016年获“挑战杯—彩虹人生”湖南省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

3)共同经营型。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基地以企业的名字冠名,企业可以在基地正常生产和运营,学校又可以在基地进行生产性实习实训、师资培训、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近年来,基地每年培训永州市南六县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企业员工、师生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等4000余人,职业资格获证率达100%

2、构建了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深入开展调研,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和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现场教学的需要,按照生产实训岗位配备教学培训室和教学指导看板,基地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布局,设置与企业一致的生产实训岗位,并按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开发了《活拨鹅绒技术》和《电子产品调试与维修》等10门生产管理课程。构建了电子技术应用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等5个专业基于工学结合的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

3、对接企业岗位服务学生发展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真正实现了同心圆、零距离,学生实习、实训不但成本低,而且真正受到了最好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一毕业就能成为熟练工人甚至技术管理人员,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学生从见习、实习到顶岗实习全部在企业进行,“企业进校园,上课到车间”,这种模式使教学改革与企业的规范化操作实现了“零距离接触”,使“学生”与“工人”两种角色实现“无缝对接”。仅2016年,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共获市级一等奖8人,省级三等奖12人,一等奖5人,国家三等奖5人。

4、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创新基地建设和运行模式,2012年来,电子技术应用、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和服装设计与工艺等3个专业的实训基地被确定为“省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依托学校“省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获得了优质的人才和智力资源,带动了企业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还为其它同类学校实现校企联合办学和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指引和借鉴参考。先后有5省区的296所中职学校慕名来我校参观考察,赢得了他们的一致好评。《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湖南日报》、中央电视7台、湖南教育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先后对学校进行了专题报道。

六、体会与思考

在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社会效益。首先,要从观念上把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而不是权宜之计,否则很容易导致只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短期行为。其次,要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讲信用、守合同,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对合作方和培养对象负责,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合作的成本,共同分享社会效益。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在于模式创新。只要我们在大局上从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根本利益着眼,在具体工作中寻求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结合点,“因企制宜”引企共建的同时,将企业的观念、规范、管理、文化和师资等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升华,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核发:admin 点击数:1201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